时间:2022/9/1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陈蕾

老陈当过将近20年的兵,进过藏、援过疆、汶川地震救过人,但是他说,这都没有当社区民警的8年来得更辛苦。

年12月25日上午,浙江省公安厅、湖州市公安局的相关领导来到织里的轧村警务站,给警务站站长陈建如送上一等功奖章和荣誉证书。

颁奖的时候,领导说,当警察不光是抓坏人、办大案才能立功,像老陈这样扎扎实实做好基础管理,当好一名基层民警,也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

老陈穿着整套笔挺的制服,胸口已经有了六枚闪亮的勋章,领导给他别上了第七枚。

数数老陈获得的荣誉,不少,三等功4次、湖州市吴兴区“劳动模范”、织里公安分局“优秀人民警察”、湖州市公安局“防范之星”、“浙江省优秀人民警察”、“全省最美警察”、优秀军转干部代表……加上他一脸的沧桑、斑白的发根,你会以为他是个工作多年的老警察。

一问年龄,年生的,还年轻着呢。

老陈不是湖州本地人,他的老家在河南。

他年入伍,年10月从部队转业。当时有30多个岗位可以选择,他却一片痴心,非要参加公安工作。

明知道去湖州织里当一名社区民警会很辛苦,他坚持梦想不改。当然,事实教育了他,当社区民警完全比他预想的还要困难。“一开始上班的时候都找不到事情做,看着同事们忙忙碌碌,我非常羞愧。”

但是老陈有点好,他没有架子。虽然当兵的时候从班长做到司令部参谋,从一身国防绿变到警察蓝之后,他依然可以从零开始,从“学徒”做起。

这名“老兵警长”既是轧村警务站站长,也是辖区香圩墩园区的网格警长。

湖州织里盛产童装,产量占国内市场的一半。在这样一个外来人口众多、服装企业众多、治安情况复杂、警务工作繁重的地方,他把“少发案、少事故、少伤亡、少损失”作为对人民群众的最大负责,扎扎实实做好辖区人口管理、信息采集、行业场所管理、消防安全监督等基础工作,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隐患整治。

香圩墩童装产业园刚建成投入使用时,由于园区内居住人员众多,开发商及物业部门的前期管理服务不到位,安全隐患较多,各类矛盾纠纷频发。

老陈积极履职,迅速摸清园区情况,落实整治措施。翻开他的笔记本,光是年,就检查单位家(次),发现整改隐患处,化解矛盾36起,第一时间消除了园区的安全隐患。

消防安全隐患多、流动人口底数不清,一直是困扰织里安全与稳定的突出问题。

为切实解决香圩墩园区存在的这些难题,陈建如专门向派出所领导建议大力推进园区的智慧安防建设,推动了指纹门禁系统、智慧消防系统等项目建设,在园区的主要出入口和重点部位都安装了视频监控。

现在,员工进出宿舍需要刷指纹,火灾隐患有智能报警,园区内标识标线清楚。香圩墩童装产业园安装视频监控探头路,门禁系统套,工人宿舍盗窃案件由最高峰的每天4起转为现在的零发案。

真正实现了零发案、零事故、零火灾,这里成为了浙江综合童装示范样板区。

老陈坚持用脚步丈量民情,他不光走遍辖区的大街小巷、生产车间和田间地头,还把脚步延伸到湖州新居民的老家。

他多次参加“异地大走访”活动,足迹遍布安徽望江、潜山、太湖、广德等地,与新居民们交谈起来,很容易就拉近了距离。

他管辖区增圩村的梁介斗时,每个小队的位置,甚至哪户人家姓什么他都清清楚楚。

老陈随身带着一叠警民联系牌,在辖区醒目位置张贴,希望群众有什么事都先找他。

辖区一对夫妻闹矛盾,老陈民警接到电话就赶往当事人家中。讲道理、拉家常、说儿女,迅速缓和了情绪,但男方因为面子问题就是不肯认错。

最后陈建如说:“这有啥丢脸的,我在家都是先道歉的。你要不道歉,那我替你跟你老婆道歉了!”

“这不行,你这公安,不行!我不好意思……你这样我更没面子……那我在房间里道歉……”

这夫妻口角就在老陈的一句“我替你道歉”之后解决。

织里镇蓝天小学是一所外来民工子女学校,有师生多人。陈建如不仅是这个外来民工子女学校的法制校长,还是外来民工家庭的法律顾问。有什么事情,大家都愿意和陈警官说。

有一次,一名贵州籍学生的家长给老陈打电话,说是在儿子拿回家的宣传资料上看到了陈警官的电话。他告诉老陈,因家庭矛盾,他经常和妻子打架,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影响了孩子的学习。

他不知道该怎么办,希望能得到警察的帮助。

这位家长没想到,第二天陈警官带着米、面、学习用品就出现在他家的租房。经过几次交往,老陈了解了他家的情况,劝说孩子的父亲戒赌,好好珍惜家庭,最终让这个面临破碎的家庭恢复了和睦幸福。

到轧村警务站上任的第一天,老陈看到这里的厕所很脏,自己就动手打扫起来。

虽说一群男人们难免不拘小节,但是脏活累活老陈总是带头干,一群辅警队员们也从看着他干、跟着他干,渐渐地变成了主动干活。现在,别说是扫厕所,工作上有事,大家都会抢着来加班。

老陈每天走街串巷,跟大家交朋友。

织里一家服装企业的负责人凌先生因为在车间里抽烟受到了行政拘留处罚。进派出所的时候他还很不服气:“老陈,你是我朋友不?咱俩是朋友,你还拘留我?”

老陈耐心跟他讲道理:“我不拘留你,对别人不公平。”

老陈知道凌先生会因为服装厂的业务放不下心,专程去把凌先生的妻子接到派出所,让凌先生把接订单、送货的事都一一交待好,才送他去拘留所。

像这样有人情味的执法,最终让凌先生以及辖区的老板们、员工们都记得了消防安全的重要,也理解了民警。

后来,凌先生还成了经常给老陈帮忙的平安志愿者。

织里公安打造“家园卫士”队伍的时候,老陈将童装园区内的56个企业拧成了一股绳,成立了一支以企业主、主要负责人为骨干的“家园+企业”队。目前,这支平安志愿者队伍在老陈的带领下,走家串户开展消防检查、乡音调解、安防宣传等,建立了工作共商、信息共采、资源共享、矛盾共解、风险共防的“五共机制”。

这两年他在织东派出所工作时所办理的多起案件,均做到了“零投诉”。

老陈不但自己拼命干,还带着辖区内的一百多名转业干部、退伍军人一起干。

现任织里镇振兴街道城市执法大队副大队长的刘玉斌,是陈建如在部队时带过的兵。

年底退伍之后,刘玉斌选择留在湖州,但是他一方面举目无亲,另一方面又一直找不到称心的工作,一度连吃饭都成问题。

老陈一直关心战友,他得知情况后,主动帮刘玉斌联系到织里交巡警大队工作。

报到前,老陈跟刘玉斌说:“你是一名优秀的退伍军人,千万不能给部队丢脸。”

在老连长的鼓励鞭策下,刘玉斌从一名普通辅警队员做起,很快当上了中队长,还因为工作成绩突出被织里镇政府选聘为后备干部,后来当上了振兴街道城市执法大队副大队长。

在轧村警务站的墙上,有老陈自己写的三句话: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力所能及为群众做好事、想方设法为群众解难事。

“最多跑一次”改革开始后,老陈在警务站也办起了微型服务站,至今已经为1余名新居民提供上门服务。

年10月的一天,上林村一名80多岁的孤老需要补办身份证、办理低保,张阿婆求助警务站后,老陈立马带上相机进村帮张阿婆拍身份证照片。

他曾经帮助一名老人找回失散30多年的亲人。

他曾经为骑车摔伤未报警而得不到医保补偿的外来打工者找证据、办证明、获得补偿。

老陈还在警务站门口发布企业招工、用工信息,引导工人签订用工合同,组织企业主和工人沟通座谈,让工人自主选择厂家,让业主靠诚信赢得员工。

他为多名“老乡”和20余家企业牵线搭桥,做了“媒人”。

今年七月,陈建如警务站的协辅警范伯乔生病住院。他住院五天,老陈去探望了三次,还自掏腰包买去慰问品。

家里人调侃老陈,“你对我们要有对群众对同事的一半好就好了”。

老陈回答说:“我对群众、对同事都能这么好,能对亲人不好吗?”

那倒也是。老陈的妻子关节不好,夏天里别说空调了电扇的风吹到都会全身酸痛,于是老陈天天陪着妻子睡觉,坚持不开空调。夏天那么热,他也挺能忍的。

老陈的妻子拎不了重物,偏偏他家住在老小区的5楼,没有电梯。出门对他妻子来说无异于爬山。“身体舒服点,我就出门买点菜,轻的慢慢提,重一点就放在车库里,等老陈下了班提上来。可他老加班,家里可糟蹋了不少菜。”

老陈知道他不在家的时候妻子总是凑合着吃,一旦回家,他总是奋斗在厨房,给妻子改善伙食。

老陈是河南人,定居湖州之后,全家仅靠他的收入维持生活。有次女儿跟他说要去申请学校的贫困补助。

老陈说:“警察家里怎么能申请贫困补助呢?”

女儿说:“我对了下学校的标准,我们家算贫困了。”

但老陈挺乐观地说:“我感觉挺好的啊。衣食无忧就可以了!人要学会知足、学会感恩,有人比我们更穷,补助就应该给更需要的人。”

老陈生活非常节俭,但还常常救助有困难的群众,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做好事少不得往外掏了十余万元。

浙江省公安厅党委委员、驻厅纪检监察组组长张钢看望慰问陈建如时说:“你是生活贫困但精神特别富有的人。”

老陈是个好人啊。

他把基层小事当事业做,用点滴小行动推进辖区的大平安。

这个一等功,该得。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t/pgst/168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