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患白癫疯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80119/6010213.html 也许你认为,仿生机器人的出现所引发的希望和焦虑,是现代世界的难题。实际上,超越人类的局限,追求不朽,创造出永远顺从的仆人,永不疲倦的战士,完美的愛人,以及这些“非自然”的创造所带来的可怕后果,是从古希腊就开始讨论的话题。古代智慧告诉我们,有关机器人的希望中埋藏着恐惧的种子。 神与机器人 在科技发达到能够造出机器人之前,古希腊人就在一系列有关机器人和仿生雕像的生动神话中创造了仿生生命的理念。早在荷马和赫西俄德时代(公元前-年),希腊人就在想象机器人和动物的仿生复制品、甚至各种人工智能版本。这些神话同时也显示,早在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在思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道德问题,而这些问题至今尚未得到解决。 荷马在《伊利亚特》中讲述了主管技术和发明的铁匠之神赫菲斯托斯用一堆机械化风箱建造出一个天堂熔炉,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气流。赫菲斯托斯还建造了可以打开和关闭的自动门,以迎送众神的战车往来奥林匹斯山。他还制造了一队可以自由行动的“仆役”,将美食和佳酿传送到众神的宴会上。在阿波罗的圣殿,赫菲斯托斯创造了一个金制女郎合唱团,能够歌唱赞美诗。而他最引人注目的发明是一群女性机器人——金色少女——担任他的 私人助手。这些镀金的年轻女性在他的工作室内行走,甚至能开口说话,并接手他交托的高难度工作。荷马认为,这些女性机器人被赋予了人类的智力,是西方文学中的第一批人工智能。 在神话中,赫菲斯托斯的自动装置和智能机器是为了神灵或君主而制造的。比如《奥德赛》中阿尔基努斯国王的宫殿,位于奥德修斯的最终目的地费阿刻斯,金银制造的獒守卫着那里。 当赫菲斯托斯的仿生奇迹被送到地球,通常会出现麻烦。普罗米修斯偷走了神圣之火来帮助脆弱的人类。宙斯将他绑在山上并派遣骇人听闻的“高加索之鹰”每天蹂躏他的再生肝脏,以此来惩罚普罗米修斯。一些古老的传说称,这只鹰是由赫菲斯托斯锻造的无人机般的青铜猛禽。 史诗《阿尔戈英雄纪》描述了伊阿宋和阿尔戈英雄观察到闪闪发光的猛禽通过类似机器的动作飞回到岩壁上:“每天下午,伴随刺耳的啪啪作响声,它盘旋在船的上方····…船的风帆随着翅膀的扇击而颤抖。它的形状并不像普通的鸟,每个翅膀的长羽毛像一排抛光的桨一样上升、下降”。 宙斯的复仇 宙斯后来让赫拉克勒斯摧毁了老鹰,普罗米修斯最终获得了自由。但宙斯对人类接受普罗米修斯礼物的报复是恶毒而无情的。为了惩罚凡人,天神宙斯命令赫菲斯托斯以一个迷人少女的形象塑造出 潘多拉,以毁灭凡人。众神的赠予使她拥有更诱人的魅力:火神赫菲斯托斯给她做了华丽的金长袍;爱神阿佛洛狄赋予她妩媚与诱惑男人的力量;众神使者赫耳墨斯教会了她言语的技能。在赫尔墨斯的陪同下,潘多拉带着密封的不幸和灾难来到人间,赫尔墨斯将她作为新娘送给普罗米修斯的弟弟埃庇米修斯(意为后知后觉者)。普罗米修斯(名字意为先知先觉者)试图警告他的弟弟,这个“礼物”很危險,但是埃庇米修斯被潘多拉迷住了,很久之后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现代人讲述这一神话,经常忽略潘多拉被制造的本质。她不仅仅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年轻女子,无法抗拒诱惑打开了装满不幸的罐子。所有古代的神话版本都强调潘多拉是“被制造而非诞生”。作为一个拥有真实生命的女性复制品,她是生物技術的产品。值得注意的是,赫西俄德对制造潘多拉的描述与荷马对金色少女的描述相互呼应。作为一个没有过去,没有人类情感,没有回忆,没有未来,充满诱惑力的女性机器人,潘多拉是由一个充满报复心的神下令制造出来的,她唯一的使命是释放罐子里的邪恶,以永远折磨凡人。在古典文学中,宙斯在为人类准备他的残酷“礼物”时高兴地大笑。即使是罐子里的最后一件礼物——希望,在古代也不算是福音,因为希望等于无法实现的未来。 那些为暴君服务的机器人 在希腊神话和戏剧中,宙斯被描绘为暴虐的“神与人之父”,他下令制造的鹰和潘多拉,是为了制造混乱、痛苦、死亡和破坏。这些神话似乎暗示着,像金色少女这样的智能机器,在神圣的世界中是和谐愉悦的,但是类似的“科学创造”,也会在真实世界中造成严重破坏。 古希腊有一则神话,讲述了赫菲斯托斯为宙斯制作了三件送给其子米诺斯的特别礼物。米诺斯是克里特岛的铁腕统治者,他曾想要把雅典英雄式修斯和他的朋友变成人身牛头怪物弥诺陶洛斯的食物。宙斯送给米诺斯的三件礼物都是为了杀戮而设计的:一个永不错过目标的金色箭袋;一只总能捕获猎物的金制狩猎猎犬;还有一个名叫塔洛斯的高大青铜机器人。塔洛斯被赋予保护克里特岛的任务,每天在米诺斯王国的岛上巡逻三次。 塔洛斯就像一个机器人,能够执行复杂的任务,同时还是一个具有生物系统的杀手机器人,在塔洛斯的身体中有一根从头连到脚的管子,里面流动着神圣灵液(ichor,在神的血管中流动的血液),这根管子由他脚踝处的一颗钉子或螺栓密封着。由赫菲斯托斯设计和制造,被“编程”的塔洛斯会向靠近克里特岛海岸的船只和人群投掷石块。在近身战斗中,塔洛斯可以将他的青铜身体加热,将受害者在胸前压碎,或把他们活活烤死。 伊阿宋和阿尔戈英雄差点成为它的牺牲品。但 在塔洛斯杀死伊阿宋和他的手下之前,女巫美狄亚发现了如何摧毁塔洛斯的办法:通过去除机器人脚踝处的青铜螺栓来破坏他的内部工作系统。塔洛斯不仅被视为一种技术机器,而且需要技术来拆除他。很多希腊陶瓶上都描绘了美狄亚使用工具来移除螺栓的场景。 在美狄亚开始与阿尔戈英雄冒险之前,她已经想办法帮助伊阿宋制服了另一个由赫菲斯托斯锻造的自动机器人:可怕的喷火青铜公牛,为美狄亚的父亲、无情的国王埃厄式斯所拥有。埃厄式斯向伊阿宋承诺,如果他能够完成两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会将无价之宝金羊毛送给他。任务一是为喷火的公牛套上犁g;二是用龙的牙齿耕种一片战场,以培育出一支由非自然的自动士兵组成的战无不胜的军队。 埃厄式斯信心满满地认为,即使伊阿宋设法避免被烧死,他和他的手下也会被从战场上涌出的不可阻挡的军队摧毁。但是美狄亚混合了一种药物,让伊阿宋拥有非凡的体力来对抗公牛。青铜野兽向前猛冲,火焰从鼻孔中射出,好像青铜炉子的风箱炸开一样,但伊阿宋承受住了那灼热的气息。他将它们拴在青铜犁上,并播种下龙的牙齿。果然,一群穿着青铜盔甲的机器人般的战士从犁沟中涌出。 源源不断涌出的机器人战士向伊阿宋的手下行进。但技术精灵美狄亚知道如何应对倍增的暴徒。 这些机器人有个致命缺陷:它们无法被命令或领导,也无法撤退,它们天生只会前进和进攻。美狄亚指示伊阿宋扔掷石头来触发机器士兵的程序。随机的冲击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每个机器人与附近的士兵作战,从而相互摧毁。当第一批队伍靠近时,伊阿宋向它们中间扔了一块巨石。感觉到青铜盔甲受到打击,机器人做出受到攻击的反应。它们在混乱的狂热中互相用剑攻击对方。就这样,伊阿宋和他的同伴解决了这支机器人士兵并逃脱了埃厄式斯的阴谋。 守卫佛祖的机器人 传说,佛祖释迦牟尼是在公元前-年之间去世的,有两位后世的印度国王,摩竭陀国的阿a世王和印度孔雀王朝君主阿育王成功保护了佛祖的遗体。具有传奇色彩的是,传说这两位国王是靠机器人士兵来保护佛祖遗体的。这个故事让人印象深刻,倒不是机器人保卫佛祖的遗体有多不寻常,令人惊奇的是故事中说,这些自动机器人是希腊化世界发明的。鉴于希腊神话中出现了众多的机器士兵,印度传说中的佐证值得学者们深入研究。 印度人偷学机器人技术 摩竭陀位于印度东北部,阿阁世王大约公元前-年在位统治,首都是华氏城 (Pataliputta,遗址位于现在印度的巴特那)。根据佛教传说,阿a世王得到佛祖的点拨,听了佛陀 的开示,幡然悔悟,成为佛祖的信徒。佛祖去世,肉身火化后,阿e世王为佛祖的骨灰和舍利建造了庞大的地宫,地宫之上盖了舍利塔。然后还设计了特殊的机关。传统的印度建筑上会雕刻守门天(拉帕拉)和保护财宝的夜叉,有时候还会设置高大的武士雕像。 不过阿a世王的守卫与众不同:华氏城的机械师们设计了自动机器人来保卫释迦牟尼的舍利。据耆那教典籍记载,阿世王发明了新式军事武器:能够发射巨石的弩炮,还有自动装配的战车,有点像一个坦克或是挥舞着狼牙棒或者刀剑的战斗机器人。守卫佛祖舍利的自动机器人,据说也装配着旋转刀片。 据说有一个预言,阿阁世王的自动机器人守卫尽忠职守,一直到未来的统治者阿育王发现它们并令其失效,阿育王将把佛祖舍利分送到各地的舍利塔中。阿育王在公元前-年在位,首都还是华氏城,在皈依佛教后,传说他重新取出当年的佛祖舍利,装入80个宝函,为此在全国各地建造了80个宝塔来安放佛祖舍利,预言最终实现。 印度教和佛教的多部典籍,不同的翻译版本中,都提到了阿阁世王的机器人武士。这些木头制造的机器人靠风力驱动,用刀剑砍杀入侵者。有些典籍说这些机器人是印度创造之神毗首羯磨意为造一切者,婆羅门教的神,据说是诸神创造能力的人 格化。在史诗《罗摩衍那》《摩讨婆罗多》中任诸神的工匠和建筑师,会千种工艺,为诸神制造兵器、车辆和装饰品)制造的。 但是这段机器人传说却是通过曲折的路径流传到今天为我们所知的:这些传说出现在缅甸的神话集中,据说这个巴利语神话集是翻译自古老的、已经失传的梵文典籍。这个缅甸神话集可以追溯到11、12世纪,收集了很多阿育王的传说,其中记录了很多口头的传说也收录了已经失传的典籍。 机器人守卫的传说是这样的:很多机器人制造师生活在希腊化地区,主要是在罗马世界。罗马这个词对印度来说泛指西方,也就是希腊-罗马-拜占庭的土地。这些希腊人的秘密技巧被他们的国王垄断着,在罗马,机器人从事运输工作,在农场中劳作,他们逮捕并处死罪犯。任何机器人制造师都不准离开罗马,更不准传播他们的技术,一旦他们有所违背,机器人刺客就会追捕并杀死他们。罗马机器人的奇妙故事流传到了印度,一个住在华氏城的印度年轻机械师羡慕不已,他希望能够学会制造自动机械人的技术。 传说这位华氏城的年轻人如愿投胎转世到了罗马,并且娶了机器人制造大师的女儿,生育了一个儿子。他学会了制造机器人的技术,有一天,他偷了设计图,把皮肤划开,把图纸藏在里面,然后缝合,带着儿子逃往印度。他早就预料到自己到不了 印度就会被机器人刺客杀死,于是提前嘱咐儿子带着自己的尸体回到华氏城。他的儿子照做了。到了印度后,这个人的儿子取出了图纸,为阿e世王制造了一支机器人大军,用来保护深埋在地下的佛祖舍利。 佛祖舍利的隐藏地点和机器人大军的故事很快就湮没无闻了,直到有一天,伟大的阿育王听到了佛祖舍利的故事和终将被找到的预言,他派人四处寻找,最终找到了埋藏地,也发现了那些凶狠的机器人守卫。这件事传到了罗马国王耳中,他非常疑惑,为什么印度的神秘技巧和罗马的如此相似呢?于是罗马国王派出混有一名机器人刺客的使团来刺杀阿育王,结果铩羽而归。 一开始,阿育王在与守卫佛祖舍利的机器人武士之间的战斗中伤亡惨重。最后,阿育王找到了这批机器人的制造者,那个华氏城年轻人的儿子惊人的长寿,依然活着。他告诉阿育王如何制服和控制这些罗马机器人,就这样,阿育王成了这支机器人大军的主人。 在某些版本中,这些旋转机器人是靠水轮或类似的装置驱动的。在一个传说中,印度制造之神毗首羯磨让这些机器人停了下来,他的方法是恰好把弓箭射入机器人的关节。这招和美狄亚对付青铜巨人塔洛斯的方法如出一辙,当塔洛斯要杀死伊阿宋和阿尔戈英雄们时,美狄亚拆掉了塔洛斯脚踝处的 一处关节,导致塔洛斯瘫痪。 东西方之间有广泛的跨文化交流 罗马机器人守护佛祖舍利的故事如同科幻小说,反映了人类担心人工智能失控的恐惧。美国密苏里大学的斯恩·科恩教授是研究印度自动器械的专家,她说守护释迦牟尼舍利的自动机器人来自希腊化世界,这样的表述,在某种意义上暗合了,印度和西方之间,真实的和想象的科技交流活动。 在已经失传的梵文典籍上记载的华氏城年轻人的故事有多古老呢?是不是如学者们预测的那样,这些机器人士兵是在拜占庭晚期出现的呢?还是,机器人护卫的传说出现得更早,印度人早在公元3世纪就了解到了亚历山大大帝之后,托勒密王朝惊人的机械工艺? 毫无疑问,这个传说的历史背景直接指向了孔雀王朝和西方希腊化诸国间的技术交流,历史和考古发现都证明了,在公元前四五世纪,东西方存在紧密的文化联系。古代的耆那教典籍提到,阿阁世王的工程师在公元前5世纪就制造了用于战争的机械装置。 亚历山大大帝远征到现在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北部地区之后,出现了希腊和佛教相融合的思潮,在哲学和艺术上双方也相互影响。大约在公元前年,希腊派历史学家麦加斯梯尼 (Megasthenes)出使孔雀王朝,他曾经住在华氏 城,这座城市,以受希腊化影响而形成的健陀罗艺术与建筑闻名于世,华氏城也是传说中偷窃机器人图纸的工程师的家乡。 阿育王生活在公元前3世纪,当时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和西方的其他技术中心,自动机械方兴未艾,迅猛发展。在全国各地,阿育王留下了很多石碑铭文,文中提到了古希腊和希腊化时代多个国王的名字,证明了印度和西方之间存在频繁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阿育王和希腊化世界的几个国王互派使者并有通信往来,其中就包括埃及的托勒密二世斐勒达奥弗乌斯。斐勒达奥弗乌斯在公元前年举行的大游行中,展示了酒神狄奥尼索斯等神话人物形象的机器人。阿育王的使团到达了亚历山大城,托勒密二世也派出自己的大使,一个叫狄奥尼索斯的希腊人,回访了阿育王的华氏城。 中国高僧法显为我们留下了跨文化交流的更深入的证据,大约在公元年左右,法显来到了华氏城,他亲眼见证了传统的每年一度的佛教庆典游行活动,据说这一活动可以追溯到阿育王时代,法显说,四轮的大车托着五层楼高的舍利塔模型缓缓而行,还有一系列佛祖、尊者等的高大塑像,装饰着金银、天青石的饰品,身披丝绸飘带,头顶华盖。游行队伍还伴随着大群的歌者、舞者和乐师。法显的記载中没有提到机械装置,不过同时代的中国已经有了会动的佛祖像。华氏城的游行庆典与公 元前年亚历山大城的游行惊人的相似。 中国唐朝的女皇武则天听说过阿育王和机器人的传说吗?在她的时代有很多真实的和想象的自动机械。一则公元6世纪的传说,描述了工匠们不得不捣毁了两座金刚像,因为它们发怒了四处搞破坏。武则天也可能召见过高僧道宣(-年),道宣设计过一种佛龛样式,在著作中他还记述:在印度有个神奇的佛教寺庙,由很多人形和动物形状的侍卫守护。武则天和高宗都很崇拜阿育王,武则天还命令工匠制造“天堂”来供奉佛祖舍利和奇巧的机械装置。中国的佛教徒不但把释迦牟尼的经文、舍利、佛塔建筑从印度带到了中国,还把阿育王和机器人守卫传了过来,这个故事就保存在一个中国的佛教典籍译本中。 阿育王和罗马机器人的佛传说从本质上来说,反映的是公元前3世纪,托勒密和孔雀王朝时期真实的机械技术实践和探索。两国互派使臣,交换奢华礼物,炫耀展示国家的文化成就。希腊化世界制造自动机械的传说就这样为印度人所熟知。有记载显示,希腊化世界的国王送了一个装有机器人的箱子给阿育王。现在的我们已经难以追溯阿育王机器人传说产生的确切时间了,但可以肯定的是,阿育王和他同时代的人,很可能很熟悉,甚至曾经亲眼看到过,西方世界制造的自动机器人和其他奇妙装置。 中国古代的AI传奇 “AI(人工智能)”可以说是时下最为炙手可热的概念。即便是作为“AI”载体的“机器人”一词,从诞生之日算起距今也不足百年而已——年,捷克作家恰彼克在其剧本《罗莎姆万能机器人》中最先使用“ROBOT”这个词,意思是做工的人、干活的人和人类的助手,从此这个词传遍世界,中文译作“机器人”。 尽管名称是20世纪之后的产物,但是打造“机器人”的梦想,事实上已延续了数千年之久了。在西方,古老的《荷马史诗》中已经写到,身有残疾的“工匠之神”赫菲斯托斯用黄金打造了一批机械女仆,帮助他锻造器物:“它们有心能解意,有嘴能说话,有手能使力,精通手工制造。” 而在古代东方,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列子·汤问》大概代表了中华先民对“机器人”的最早认知。 上古时代的机器人 在古籍中,周穆王(姬满)是一位传奇人物,按照《穆天子传》的说法,这位西周君王曾经驾八骏之乘驱驰九万里,西行至“飞鸟之所解羽”的昆仑之丘,观黄帝之宫;又设宴于瑶池,与西王母作歌相和。《列子·汤问》的记载,可以说是这个传说的续集,据说周穆王西巡返回中原途中,遇到能工巧匠偃师前来献宝。第二天穆王召见时,偃师带__________._......... 了个人同去,说是“臣之所造能倡者”(倡者即歌舞伎)。周穆王惊讶地看到这位“倡者”疾走慢步、抬头弯腰,如真人一般。碰碰它的下巴“则歌合律”;抬抬它的手“则舞应节,千变万化,惟意所适。”穆王以为是个真人,即叫姬妃们来看。“倡者”在表演将结束时,竟对穆王的嫔妃眨着眼睛挑逗、引诱,穆王大怒,立刻要杀偃师。偃师惶恐至极,马上将“倡者”拆开后请穆王验证,发现它的内脏和外躯以及皮毛、齿发,原来都是用皮革、木头、胶漆以及各种颜料制成的。偃师随即又将从机器人身上拆卸下来的零件重新装好之后,一个活生生的“艺人”又出现在眼前。偃师还特地请周穆王动手试试,穆王兴致勃勃地上前试着取出“艺人”的心脏,它的嘴就即刻停下来了,再也不能说话唱歌了;穆王接着又取出它的肝脏,它的眼睛立即就不能转动;取出肾脏,它的脚就再也不能行走了。这位天子于是才高兴起来…… 偃师所造的“倡者”应当说是我国古籍上记载最早的机器人。它不但能歌舞合乎节律,还能对周穆王的嫔妃眉目传情,看来完全是内置了高水平AI。而且它的“帅哥”形象是如此逼真,使看到的人都信以为真,以至于周穆王都醋意大发。后来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就针对此事写下“不须看尽鱼龙戏,终遣君王怒偃师”的诗句。想来水平这样高、形象如此逼真的机器人,即使放在几千年后的今 天,恐怕也能轰动一时吧。 《列子·汤问》之后,中国各种古籍里关于机器人的记载可谓史不绝书(古籍中有关古代机器人的记载有30余种之多)。三国时期,可以说是古代机器人的一个“盛世”。一方面,那个时期脑子最好使的名人——蜀汉丞相诸葛孔明在北伐曹魏时,为了穿越崎岖山地给北方前线的10万大军补给粮草,发明了名为“木牛流马”的运输工具。据记载,此物“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因此诸葛亮在8年北伐中,总共用过3次。 差不多同一时期,魏国也出了一位著名的能工巧匠马钧。据说,此人曾经复原了失传已久的“指南车”,无论车子向东西南北哪个方向转,车上木人的手所指示方向都不会改变,始终指向南方。在“机器人”方面,马钧也有建树。有人曾经献给魏明帝一副百戏模型,但无人摆弄便不能动,于是魏明帝命令马钧改制它,“以大木雕构,使其形若轮,平地施之,潜以水发焉。设为女乐舞象,至令木人击鼓吹箫。”马钧用木材做成各种各样的木人,下面安上齿轮,利用水的力量推动齿轮转动,齿轮的旋转又带动上面的木人,木人在机械操纵下击鼓吹箫,表演歌舞和各种杂技动作,有的跳舞、掷剑,甚至能把短剑抛向空中,然后依次接住,还能倒立,有的在绳上走动、翻筋斗,有的在磨米、斗鸡等,“变巧百端”,构造精巧,转动灵活。在 《三国志·魏书·杜夔传》里,做注释的裴松之因此称赞马钧“巧思绝世”。 隋唐“黑科技” 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隋唐年间,擅长制作奇巧物件的工匠们,更是做出了一批奇特的“黑科技”。隋场帝杨广是热衷享乐的皇帝,于是手下不但为他造出了能陪皇帝喝酒的自动木人,还在观文殿里制作了“飞仙”,也就是机器人。它们居然还会写文章“属辞比事,条贯有序,文略理畅”,而且“抄写真正,文字之间,无点窜之误”。 到了唐代,张駕写过一本《朝野捡载》,里面记载,洛州的殷文亮曾经当过县令,性格聪巧,喜好饮酒。他刻制了一个木机器人并且给它穿上用绫罗绸缎做成的衣服,让这个机器人当女招待。这个“女招待”酌酒行觞,总是彬彬有礼,“此亦莫测其神妙也”。同一本书里还说,唐朝的柳州刺史王据,研制了一个类似水猫的机器人。它能沉在河湖的水中,捉到魚以后,它的脑袋就露出水面。它为什么能捉鱼呢?如果在这个机器人的口中放上鱼饵,并安有发动的部件,用石头缱着它就能沉入水中了。当鱼吃了鱼饵之后,这个部件就发动了,石头就从它的口中掉到水中,当它的口合起来时,它衔在口中的鱼就跑不了了,它就从水中浮到水面。 《朝野捡载》里更加有趣的大概算是“乞讨机 器人”。有一个叫杨务廉的工匠,研制了一个僧人模样的机器人,它手端化缘铜钵,能学和尚化缘,等到钵中钱满,就自动收起钱,并且它还会向施主躬身行礼。沁州城中市民争着向此钵中投钱,来观看这种奇妙的表演。每日它竟能为主人捞到数千钱,真可称为别出心裁,生财有道。 根据成书于北宋年间的《太平广记》的说法,开元年间,还出现了一位跟马钧类似的人物,巧得很,他也姓马,名为“待封”。马待封擅木工,还掌握了大漆、雕刻、绘画等技艺。开元九年(公元年),唐玄宗李隆基去泰山封禅,召集天下能工巧匠打造法驾,马待封应征造车,一口气造出了再次失传的指南车。 马待封不仅为唐玄宗造了车,还给皇后王氏做了一个机器人梳妆台。这具梳妆台,“中立台镜,台下两层,皆有门户”,内藏机关,构造独特。皇后梳洗时,只要打开妆门,就有手拿毛巾、梳子的木妇人袅袅而出,恭恭敬敬地送给皇后,然后返回原地。当皇后梳洗完毕,手执香脂、香粉、眉黛、髻花的木妇人,依次出来供皇后化妆,最后,东西仍由木妇人拿进去,其门全部自动关闭。 马待封甚至还发明了一款名叫“酒山”的“劝酒机器人”,供人们在宴席上行酒作乐。这一“酒山”矗立在一只直径四尺五寸的大沙盘中,大盘由一只人工制造的大龟自下支撑着,所有开闭运转的 机关都装置在大龟腹内。盘中的酒山“高三尺,峰峦殊妙”,好像山水盆景。客人入席后,构筑在酒山顶上的阁楼门便会自动打开,从里面走出一个木人来,替客人斟酒,事毕即自动退入阁门里侧,从不漏误,引得宾客惊叹! 英国著名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曾经说 过:“在公元3世纪到15世纪,中国的科学知识水平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假若是以古代“机器人”为证据的话,这话毫不夸张。明代的王徵在未成进士之前在家务农,他造出了一大堆“机关转,宛然如生”的机器人帮他干活,“春者,簸者,汲者,炊者,操饼杖者,抽风箱者”无一不是机器人。无独有偶。在明末姜准著《歧海琐谈集》卷七中,也记述了黄子复作了一个“木人”,可以给客人端茶送酒;还刻了一条“木犬”会咬住客人的衣服,挽留来客。 古代机器人亦真亦幻 凡此种种看起来颇为神奇的古代机器人的记载,其可信度究竟如何呢?其中的一些肯定是确有其事。譬如清代有一种可以书写文字的机器人。清高宗(即乾隆帝)八十寿辰时,两广总督送一礼物,外形是一个小楠木匣,把匣打开,有一木制小屋,屋内置屏风,前面放一木几,几上陈列笔床、砚匣等物,发动机械,则有一个一尺高的少女机器人自屏风右边走出,用袖子慢慢擦几上的灰尘,并 注水于砚,拿墨磨之。墨既成,又从架上取朱笔一管,放在几上,即有一个长胡子机器人从屏风左边走到几边拿起笔,写“万寿无疆”四字;写完掷笔,仍从屏风左边返回;少女机器人则收去笔砚,放于原处,然后门门而退。三天后,工匠对这套机器人进行了修理和改进。经过改进后,大胡子机器人可以书写汉文满文对照的“万寿无疆”。当今的故宫博物院藏品中也有一种“自鸣钟”,扭转机关后,钟门即打开,走出一个机器人,磨墨伸纸,书写“万国来朝”四字,写毕返室内,钟门闭。考察其原理,与乾隆年间的写字机器人别无二致,想必也是系出同源。 至于另外一些记载,就颇有些经不起推敲了。诸如《列子·汤问》里那位跳舞的古代机器人与《朝野捡载》中的“乞讨机器人”与水懒模样的“捕鱼机器人”,它们都可以变化无穷,以今日的技术能力也难说有把握完全实现,因此实在难以置信。出现这种“超自然”现象其实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本无其事;另一种可能是基本事实是有的,但在记录时作了夸大。关于前一种可能,唐诗中就有一首名曰《傀儡》,其中写道:“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这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木偶戏。如此一来,会不会是有人隐藏在幕后操控着这些“机器人”呢——就像欧洲的“土耳其行棋傀儡”那样? 年奥地利发明家沃尔夫冈·冯·肯佩伦为了取悦玛丽娅·特蕾西娅女大公而建造了一个自动下棋装置。一个身穿土耳其長袍的机器人会下国际象棋,它走完一步,都会把左臂放在垫子上。如果下一步要吃掉对方的后,就会点头两下,如果要吃掉对方的王,就会点头三下。如果对方犯规,它就会摇摇头,把犯规的棋子放回原位,并自己走一步。这的确是部精巧的机器,但与人工智能无关,它“结构非常复杂……跟其他精巧的装置一样,误导、欺骗观众”。直到年,《国际象棋月刊》上终于有一篇揭秘文章指出,“土耳其行棋傀儡”之所以会下棋,是因为有一名人类棋手藏在里面操作机器。由于藏在里面的棋手都是高手,因此傀儡赢了大部分棋局。 以此观之,古籍中所见的众多中国古代机器人,大概很多也是同样难以凭信的。然而这些珍贵的记载却有着巨大的意义:一切发明创造都来源于先进思想,可能是这些智慧的火花点燃了人们的创造热情,此类事例在科技史上不胜枚举。无论如何,“希望从劳动中解脱出来”,“要拥有轻松和休闲的生活——这是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最古老的希望。”有关智能机器人的思想,在几千年前就已在中国产生,更是难能可贵的。 天主教与自动机械 “Automata”(自动机械)一词,来源于古 希腊语,含义为——按照自己意愿运动的装置。准确地说,自动机械与Al不同,其本身不具备智慧,只能在设计者提供的框架下工作,比如简易实用的水力磨坊。某些脱离人力运作的复杂机械,看似拥有智能。 自西罗马帝国覆灭以来,天主教垄断了西方人的文化生活。人们日常讨论的话题,不是恶魔的存在,就是耶稣何时回归。面对神奇事物时,他们不再选择理性分析,反而更倾向于相信黑魔法理论。正是因此,中世纪缺乏严肃的科技从业者,这一时期的拉丁语资料库中,充满了对机械迷信的解释。盛极一时的希腊机械知识,在中世纪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理性的声音逐渐被埋没。相反,伊斯兰世界的科技水平却异军突起了。 来自东方的高科技 从第八世纪开始,伊斯兰地区继承了古希腊遗风,孜孜不倦地对自动机械展开研究。 公元年,阿巴斯王朝的哈里发(伊斯兰领袖)哈伦·拉希德,赠予查理曼大帝一件西欧从未出现过的礼物:黄铜水钟。该水钟通过金属小球落入碗中,发出“叮叮”的响声来报时。不用数字盘来显示时间,而是由12个不同的机械骑士展示。每个骑士对应着不同的时刻,准点时骑士从小巧的窗口中弹出来。 阿拉伯的工程师前卫的理念还不止于此。早在 第八世纪时,他们就尝试利用水的重力,来制作各种自动机械。为了信仰和争夺生存空间,在长达多年的时间里,阿拉伯和拜占庭之间进行了无休止的战争,在机械发明方面,同样相互争锋。 最著名的拜占庭机械是所罗门王宝座。其实,所罗门是基督教和犹太教人物,而非拜占庭君主。据《圣经》记载,所罗门是犹太人的国王,他是一位“重金属迷”,所有生活用具都非金即银。相传所罗门还有一个象牙制造的宝座,纯金包裹之下奢华至极,绝对是集合了当时拜占庭所有的“高精尖”技术。宝座背靠着一棵镀铜的大树,树枝条上站满了金属制成的小鸟。旁边伫立着两只镀金的狮子,不仅能够张合嘴巴、还可以甩动尾巴击打地面。所有金属部件均进行过抛光,看起来光彩熠熠,夺人眼球。一旦有人接近宝座,触动了机关,雄狮便开始咆哮,鸟儿也随之吟唱。很显然,宝座底下装有“声卡”装置,设定了不同物种发出的不同声音。 《圣经》中的所罗门宝座拥有六级阶梯,高高在上。现实中的拜占庭版所罗门宝座更加出神入化。它如同电梯一般,能够升降。国王坐上时,宝座自动抬升到齐平天花板的高度,所有人需仰起头来,才能瞻仰到国王尊荣,将国王至高无上的权力展现到极致。 黑魔法 中世纪垄断平民的信仰,用“神的旨意”主导了平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对自然科学的认知也倒退得一年不如一年。法兰克王国史官,尚可辨别水钟为“非凡绝伦的机械作品”,6个世纪后掌握着最高世俗权力的官员,反而迷信地将舞台机械当成“地狱来的超自然神力”。 年,西欧军队前往君士坦丁堡,焚烧和摧毁了部分城市。一位名叫克萊里的不起眼的小士兵,记录下了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所遇“神迹”。 克莱里这样记载道:君士坦丁堡市内竞技场上,有各种各样的仿真机器人,有男人和女人,也有狮子野兽。它们栩栩如生,倘若不细加观察,完全可以以假乱真。以前它们借助魔法而运动,如今已经完全不能动弹了(失去了魔力)。近距离观察机器人后,我坚持认为,给机器人提供动力的是古希腊的魔法。那种神奇力量,或许源自公元一世纪的希腊阿波罗尼——泰恩魔法(阿波罗尼·泰恩是古希腊哲学家,他也研究献祭魔法,虽然他的很多作品已经失传,但是他的自传体小说还在西欧广泛流传)。 无独有偶,年,阿拉贡王后加冕典礼上,众人酒足饭饱,兴致勃勃地观看饭后娱乐节目。只见一片云朵从天花板飘落下来,随后上帝的形象出现在云端。不难想象,当时观众们的惊愣程度,不亚于法国人第一次看到电影幕布里的火车开 过来,惊慌地四处躲避。由于一切机械操控都被隐藏在幕后,台下的观众只看见了满天乱飞的鬼神,却不知所以然。不一会儿,死神腾云驾雾来到台前,甩下一根麻绳,大喊着要抓走一位名叫波拉的官员。随后,国王命人找出波拉,并将他捆绑了起来。死神使劲一抽,波拉便凌空飞起,悬在半空中。波拉对“神迹大显”信以为真,可他哪里知道,这其实是国王精心排练的一组娱乐节目。眼看自己就要被死神收走了,波拉竟被吓得大小便失禁,排泄物“啪啦啪啦”地砸在观众头上。 站在当代人的角度来看,这只是戏剧中司空见惯的“小场面”,顶多算作粗糙的特效。不过反过来讲,波拉的失态也容易理解。中世纪之所以被称为“一个无知与迷信的时代”,正是因为人们习惯于用神的角度,而非人的角度来看待世界。如同发明家查理·克拉克所描述的那样:天主教的愚民政策,使得任何先进科技都会被认做超自然神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yy/pgyy/3667.html |